1、北京楼市迎来马年第一轮供应高峰。有消息称,3月份北京商品住宅市场预计将有35个项目入市销售,上市个数超过2014年前两月之和。受到这一“利好”的刺激,3月预计入市的多个项目均出现报价的上涨,其中像京投万科新里程此次报价为25000元/平方米,其上期价格则在20000元/平方米左右。此外大热区域的东亚·印象台湖项目3月报价26000元/平方米左右,相比去年上期价格上涨幅度高达53%,而相比其首次入市价格几乎翻倍。
点评:
北京楼市终于要在3月开始真正启动了,预计可能将有35个项目入市销售,其实对于北京来说,这样的供应是正常的。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北京已经很久没有正常供应过楼盘了,导致:其一,北京房价成功在2013年年末退居涨幅第二,将上海的房价同比涨幅推至第一;其二,北京商品住宅存量已经降至历史最低点,2014年1月存量仅323万平方米,只够三个半月去化了;其三,北京实际的房价又上涨了。
到了2014年3月份,各个楼盘摩拳擦掌,都准备在供应能够放出来的时候大赚一笔,和去年同期相比,房价涨幅较少的也有20%到30%,而涨幅较大的项目甚至达到50%以上。这种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完全是政府调控所造成的,希望接下来北京政府尽量少做这些调控房价的小动作,人们实际购房的需求并不会因为政府的打压而消失,房价也不会因为人为的控制而不再上升,因此之前政府压的越狠,之后房价可能上涨的越猛。
我们希望看到3、4月份北京的房价,重新回到全国领涨的水平上;更希望看到的是,北京市政府不要再搞这种小动作,人为的去控制短期内或者统计局的房价。这对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不利,对消费者不利,对开发商不利,也对当前倡导的“走群众路线”不利。
2、银行收紧房贷“银根”的范围已经波及首套房屋贷款的利率。目前首套房贷款利率已基本无折扣,个别银行还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再上浮5%。多家地产中介机构反映,春节前后银行悉数上调首套房房贷利率,以工农中建交为首的国内商业银行均上调首套房贷利率至基准利率,春节前的8.5折贷款优惠基本绝迹。而另一方面,包括中农工建交、招商、民生、中信等银行均在网站发布公告,称银行房地产贷款业务一直正常开展,未停止相关业务。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工农中三家银行都表示,今年将优先支持首套房。
点评:
上周末的时候关于银行停贷的消息此起彼伏,差点成为本次“楼市崩盘论”最重要的论据,这个消息完全是来源于福建兴业银行的一则通知,通知提及“暂缓办理部分房地产新增授信业务,停办房地产夹层融资业务”,这则通知被误读成银行将停止房地产贷款业务,并从一个兴业银行扩展到整个中国银行界,都要停止放贷了。
好在,各家银行都明白,今天要么银行不做生意了,想做生意的话,银行绝对不会摈弃房地产业务。从目前情况来看,截至2013 上半年,银行与房地产相关的对公业务比重平均在13.1%,若加上个人住房贷款,则为19.7%,这一比重非常高,而坏账率又是各个行业内最低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一方面申明没有停止房贷,另一方面又不约而同的提高了首套房贷利率,这就是银行想在房地产业务中再多赚点钱。当我们看到工农中三家银行都表示今年将优先支持首套房贷款的时候,我们不禁为他们的表里不一而难为情。
不过,想想也很正常,开门做生意,原来利差是中国的银行利润的最大来源,随着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务的冲击,存款利率的提高,银行利差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所以银行就把脑筋动到房贷上面来了。可是,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房地产行业?银行赚不到钱,又把成本加在房贷上面,为什么总是买房人承担这样的成本?银行赚不到钱,关我们买房人啥事。
3、2014年2月28日,上海市民政局解析去年上海结婚离婚数据。2013年,上海全市办理协议离婚登记共60408对,同比2012年上升了37.4%。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离婚率的上升,2013年全市复婚登记率也显著上升。2013年全市共办理复婚登记14730对,同比2012年的8068对,上升了82.57%。
点评:
我们是做房地产的,这些数字佐证了这两年“限购”、“限贷”、“国五条”等等重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进而对离婚和复婚的影响。离婚之后,只要你把名下房产都转给其中的一方,那你又重新获得了买房的资格了,而且更给力的是你还能享受首套置业的各项优惠。所以,说房地产政策来带离婚率的大增一点都不奇怪。但是,不是所有离婚的都复婚了,我想提醒那些因买房而“假离婚”的人们,尽快复婚,复婚没有成本。
预告:
“金融街控股52.32亿收购SOHO中国上海两项目”这条新闻应该说是最近两年,或者说商业地产中最大的新闻,它的影响将非常深远。有的人说这是一次双赢的交易,但是我觉得这么说好像有点过于美化这两家公司,至少对于SOHO来讲,这是一次无奈的交易。至少SOHO要承认上海战略的失败,要承认他销售模式的溃败,才会有这样一次交易。而对于金融街来说,这么多年探索后,终于凭借这一次的收购而进入上海滩,并且是以他所擅长的开发运营型的模式进入上海滩。不过,这两块“非主流”区域、多次转让、命运波折的两个商办项目能否给金融街带来惊喜,我们还要打上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