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热线 021-6086 8888

杭州楼市热点话题探讨(与金融界一起聊房地产之一)

作者:杭州首席分析师 刘晨光  发布时间:2014-04-10

打开百度,杭州楼市俨然成为当下热门搜索词,政府、媒体、开发商各方关注不减,各金融企业亦对杭州市场兴致盎然,近段时间和我们交流的金融机构多达20余家,其中不乏Morgan Stanley、Schroders Plc、惠理、平安知名投行、信托机构。过程中就杭州楼市现状与预测、其所投资或将投的一些企业及项目进行了点评。时间有限,今天先分享下杭州楼市的看法:

在当下杭州楼市的看法上,至少在如下几方面有基本共识:

  • 降价事件是必然中的偶然,德信降价是正常的市场切换、腾笼换鸟行为。

  • 杭州楼市无系统性风险,短期量价有波动。“以价换量”可实现说明未来减价的深度相对可控;中长期仍看好杭州以高人口吸附力带来的区域比较优势。

  • 开发贷和个房贷的资金面收紧成趋势,资金成本上升,企业对现金流的思考应高于营销思考。

  • 限购影响力递减,取消政策弊远大于利,限贷的效力大于限购;取消限购于普通购房者来讲短期内一定是噩耗。

无论何种关于杭州的讨论,都离不开“降价”。本机构在3月份相继出稿了多篇文章阐述观点(加微信公众号关注“杭州房价测评中心”可回看),其在投资拿地、信托方面的考量本文不多赘述,仅站在市场角度再作分析。

  • 德信降价为正常的市场行为,必然中的偶然

1.同板块两项目,产品同质形成自相竞争。



从表1可见,位于同一板块仅一路之隔的德信?北海公园与德信晓宸项目,在建筑形态和产品形态上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且两个项目的销售期重合,导致同一公司项目形成自相竞争的局面


2.同一团队操盘,双线作战难两全。



13年8月以前,北海公园每月均能月均成交56套;但8月晓宸入市后,北海公园成交量大幅下滑,导致其在13年8月—14年1月均成交仅3套,严重滞销。

可见,同一团队同时销售两项目,难以两全,只能择其一。一则北海公园属于尾盘阶段,二则晓宸不仅地价更低(晓宸7261元/ m2,北海10047元/ m2),且距万达广场更近,晓宸项目更具成长性。因此,北海公园降价只是德信正常的市场切换、腾笼换鸟行为,而不应被过度解读


3.祥符板块2013年价格涨幅快于全市,2014年板块新增供应量加大,德信要保持高价走量较为困难。

2013年,全杭州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上涨13.7%,而祥符板块涨幅达25.7%,上涨幅度明显快于全市。

一方面,由表2可见,板块存量较大,潜在供应量畸高,板块目前在售项目主力户型均为80-139 m2,新增供应同质化严重,加剧 2014年板块的竞争程度,德信要保持高价走量较为困难


另一方面,周边勾庄板块的崛起使祥符受到威胁,尤其是万科北宸之光(成交均价15500/ m2)及滨江万家名城(成交均价13105/ m2)开盘以来的持续热销,导致祥符板块原有的价格体系受到威胁。因此,北海公园此次降价只是市场充分竞争的体现


  • 杭州楼市短期量价有波动,中长期仍看好经济产业和人口增长的比较优势

一方面,从短期来看,杭州楼市量价会有波动,但并不会出现“崩盘”。CRIC通过主城区90个楼盘年前与年后成交价格对比发现,其中有50个楼盘在年后采取了降价或优惠等让利措施,直接结果是带来了较好的去化。由表3可见,年后做出让利的楼盘平均成交35套,而没有让利的楼盘平均成交12套。显然,目前杭州楼市以价换量效果较为明显,且价格可控让利幅度10%以上的楼盘仅5个),说明市场仍正常,此类降价只是顺应市场,降价范围或扩大,但降价深度可控,说“崩盘”真是自己吓唬自己。


另一方面,中长期来看,杭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具备的比较优势足以支撑房产持续发展。相比浙江其他城市,杭州作为区域中心,不仅有经济产业支撑,而且具备较强的人口吸附能力。同周边相比,浙江城市房价相差不大,但杭州拥有更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加强了省内在杭置业意愿。从杭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杭州年净迁入人口数达4万;新婚登记人数保持在年7.3万对;且据CRIC统计,代表着一定比例换房改善的二手房交易量为3-4万套/年,这些首置/首改的需求都是杭州房地产最坚实的支撑。理论估算,杭州年均可新增购房需求约6-8万套,而2013年杭州住宅市场成交70657套

  • 开发贷和个房贷双向偏紧,2014现金为王非常重要

自今年2月份以来,央行连续通过正回购操作回笼资金,力度逐渐加码。2月新增贷款和社会总融资规模较1月大幅回落,原因在于在违约风险担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导致信托贷款今年1月同比下降49.34%(见图3),总体信贷增速急剧放缓。资金来源被收紧,对于开发商而言,将面临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


2014年开年以来,根据调查,杭州各银行对房贷业务并未明显放松,五大行国有银行首套房贷利率维持基准利率,股份制银行则上浮5%-20%不等;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基本达到7成,利率上浮10-20%不等。资本层面延续了2013年底的房贷紧张局面,对于开发商而言,2014年现金为王非常重要

  • 限购影响力递减,取消政策弊远大于利,限贷的效力大于限购

2011年,在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背景下出台限购政策,其初衷是通过抑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资性需求稳定房价,为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发展机制与税制提供缓冲期,经过三年的时间,其效果初步显现,但一旦取消“限购”,调控成果或受挑战,有几方面的担心。

第一,投机/投资客虽已基本离场,但仍在隔岸观火;限购期间多数投资客户并未找到新投资方向,房地产投资仍是沉淀资产、规避通胀风险的主要渠道。取消限购或将促使投资客回归楼市。

第二,虽然目前杭州楼市价格价整体平稳,短期内供大于求,但中长周期看仍是卖方主导市场。取消限购恐构成向好预期,此举或将改变当前供求结构及价格体系,反而拉升普通刚需客户购房成本,使自主性需求重新受到打压,这些与政府的调控初衷相背。

第三,回顾杭州的限购政策其实可以发现,限购3年来真正能被限制在外的客户群体只在少数,限贷的效力大于限购。1)针对本市户籍采用是限购第三套,理论上受限范围也不大;针对非本市户籍的刚需客户则更弱,原政策的条款是能够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即可买房,而限购至今已过3年,这期间只要这个非本市户籍客户真想就业安家在杭州,3年内是完全具备时间去准备1年的纳税或保险证明,故而此条款的实质意义并不明显了。2)针对首改、再改客户,限贷的效力大于限购,但在全行业资金面的吃紧的背景下,恐怕是买方有意资本无情了。

最后,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但并不代表中央会放任地方乱来。正如易居房地产研究副院长杨红旭所言:如果没有“中央军”,“地方军”的救市作用不会很显著,二者需要相互配合,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前者。

综上来看, 2014年杭州楼市整体可控,对于开发商而言,积极应对利润率下滑现实,采用同板块内竞争项目的合理价入市、以现金流为核心是为关键。而随着4、5月份多个楼盘入市(其中不乏纯新盘),只要以价换量持续可行,成交渐暖信号将逐步释放,则可以预期年内价格或探底回稳。

关注方式

微信扫描二维码

查找微信公众号【丁祖昱评楼市】

搜索微信号“dzypls”

最新文章